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首届“最美吉林应急人”候选人事迹 > 候选人事迹
发布时间:2020-08-31 09:22:00 来源:
打印| 字号:[ ]|

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四纬路特勤站站长助理于彦军

于彦军,1977年9月生,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四纬路特勤站站长助理

 

  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 四平市消防支队新兵连

  1996年3月至1997年5月  四平市消防支队机关

  1997年5月至2001年6月  四平市消防支队梨树中队

  2001年6月至2019年12月 四平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

  2019年12月至今        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四纬路特勤站

 

永不服输的战士

 

  “儿子,大学打算报哪啊?”

  “打算试试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7月8日,在高考考场外,于彦军问他刚刚走出考场的孩子报考意愿,孩子的回答让于彦军颇感欣慰。

  “孩子以前不理解我的职业,常有怨气。这个我能理解,因为家里的事儿都指不上我,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也不在身边。但是孩子能在报考的时候考虑干消防,我也很开心。”于彦军对记者说。

  于彦军,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四纬路特勤站站长助理,一级消防长,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5年。

  “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2018年8月13日9时20分,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姜家洼子村一位老人坠井,先期到场的救援人员已四次下到井底进行救援都没有成功,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救援。

  于彦军当时正在家休假,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现场。11时20分,到达现场的于彦军看见大量的围观群众聚集在老人坠井的院子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向指挥员请战,下井救援。

 

 

  穿戴好救援装备,于彦军叮嘱保护人员尽量在他下井过程中加快下放速度,为井底作业留有充足时间。一切准备就绪后,于彦军快速倒置下入井中,但由于下降速度太快,他的头部几次撞在井壁上,差点撞晕过去。降到井底后,于彦军顾不得头部疼痛,立即展开救援。

  当试图按计划将救援绳索从老人腋下穿过时,于彦军才发现,由于老人潜在求生意识强烈,绳索根本穿不过去,连续尝试几次都没有成功。因为长时间倒置发力,于彦军身体不适越来越明显,眼睛充血、头脑发胀、呼吸困难,各种痛苦一波又一波地折磨着他。

  时间紧迫。危急时刻,于彦军果断放弃穿绳固定作业,用尽全力将手臂硬生生插入老人腋下,撑开一点儿缝隙,并迅速将绳索沿缝隙穿入老人腋下。在确认安全可靠后,于彦军立即呼叫战友们进行吊升救援作业。终于,受困4个小时的老人被成功救出!

  “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和于彦军共事13年的英雄大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孙雷说。

  “请给我10分钟,争取保住他的腿”

  2005年6月25日,长平高速发生一起3车连撞交通事故,于彦军随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奉命对第三辆车中被困司机开展救援。

 

 

  将这辆车的被困人员救出后,已经疲惫不堪的于彦军看到第二辆箱货车救援工作十分困难,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于彦军主动请缨,投入到这辆车救援当中。

  该车被夹在中间,因前后车冲击,车体变形严重,司机的腿被死死地卡住,其意识也逐渐模糊。情况危急,现场医生建议立即截肢救出伤员。

  于彦军观察了一下现场情况,发现是车辆离合器变形严重,压住了司机的腿。他趴在司机一侧,试探着从缝隙中摸到了司机的脚并碰了碰,那双脚就动了动,“说明他的神经没有断,这就给了我动力和决心”。

  “医生,请给我10分钟时间,我能保住他的腿!”力排众议后,于彦军立刻用破拆器材进行营救。同时他的战友在旁边呼唤司机,使其尽量保持意识清醒。医生在另一边同步进行抢救,在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7、8分钟后,司机被成功解救出来,腿也保住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伤者是个20多岁的货车司机。如果腿没了,他以后怎么生活?所以我得尽全力救下他。”事后,于彦军如是说。

  “逆向而行,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2016年9月4日18时21分,四平市梨树县十家堡镇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乙醇储罐区6号乙醇储罐因雷击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接警后,四平市消防支队一次性调派35辆消防车、175名指战员赶赴现场,于彦军是其中一员。

  “在路上,两旁是带着大包小裹撤离小镇的群众,迎面是冲天的火焰,天空被映得通红,我们逆向而行,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谈起当时的场景,于彦军仿佛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别救啦,快跑吧!”见到前来救援的消防战士,撤离的群众说。

  现场爆炸后,火势燃烧迅猛,高达20余米的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严重威胁邻近的5个储罐及东侧2列乙醇槽车,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爆炸,情况十分危急。

  高温导致着火罐的罐壁不断向内翻卷,严重扭曲变形,灭火系统损坏,移动装备难以将灭火剂喷射到罐体内,灭火难度极大。

  根据现场火势和到场救援力量情况,指挥员迅速确定了“冷却抑爆、控而不灭、固守待援、积蓄力量”战术措施,对罐体实施冷却保护,同时集中力量继续加大对着火罐的冷却强度。

  哪里有险情就冲到哪里。于彦军带领战斗小组突击前进,对罐体进行冷却,与肆虐的火魔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置身于高温、高辐射环境中,火焰燃烧声在耳边滋滋作响。站在如此高温的地方长时间战斗,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这场与火魔的较量不是输或赢的双向选择,而是我们必须要赢。当时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战胜它!”于彦军说。

  9月5日0时30分许,着火罐火势明显减弱,罐内液面已经接近罐壁上檐,指挥部果断下达总攻命令,现场8门泡沫灭火炮同时对火罐实施围歼、合击,发起立体化、全角度、全方位攻击,一举将大火扑灭。此时,于彦军带领战斗小组已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救援结束后,于彦军几近虚脱,瘫倒在地。

  “平时多‘遭罪’,战时才有底气”

  战场上,于彦军是“定盘星”;训练场上,他更是“拼命三郎”。

  刚来队伍的时候,因为于彦军身形比较小,领导担心他抗不了太剧烈的运动,安排他接警。然而,不服输的于彦军经常自己偷偷练习。他常说:“平时多遭罪,战时才有底气。在战场上‘掉链子’,命就可能没了。”

  于彦军对训练的严格,在四平消防救援支队是出了名的,站里的队员们都对他心存敬畏。只要于彦军出现在训练场上,任何人都不会懈怠。

  消防队伍中的老同志,身上带伤并不奇怪。于彦军身上的伤疤更是多的数不清,但最重的却是他的在肩膀,只要稍微一使劲儿,肩膀就会脱臼。在一次夏训考核中,于彦军果然在单杠上“掉了膀子”,所有参考队员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眼看考核成绩要完了,只见他悬在半空中,自己咬着牙,硬是把自己的肩膀“抡”回了原位,继续完成了考核课目。

  于彦军在训练中对自己下“狠”手不只一次。2010年总队举行铁军比武竞赛,于彦军代表支队参赛。由于赛程临时变动,毫不知情的他仓促上场,摔伤了脚,导致左脚韧带撕裂。可他强忍剧痛,拖着一只脚完成了所有参赛科目。回忆起那段“惨痛”经历,于彦军竟然笑了起来:“虽然受了伤,但我拼尽了全力,完成了任务,问心无愧。”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对待器材装备,于彦军总是视若珍宝、呵护备至,同志们都称他是“万能手”。他自己却说,灭火救援是个技术活,学好、用好、保养好这些装备,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保护百姓。

  于彦军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亲身经历。

  二十几年前,那时的于彦军还是“生瓜蛋子”。一天,站里接到报警,辖区一座车库发生火灾,于彦军和队友紧急出警,到场后发现车库已被浓浓的烟雾笼罩。

  于彦军自告奋勇冲进火场,谁知几口浓烟就把他呛晕了。等到他苏醒过来,才知道是身后的队友救了他的命。“当时,要是有空气呼吸器,我绝对不会遇到这样的危险。”时至今日,于彦军仍然对这次灭火经历记忆犹新。他时刻用这次经历提醒自己,要重视装备的重要作用。

  白天的工作不能耽误,于彦军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装备器材知识。什么装备在什么情况下用,每件装备有哪些优缺点,遇到故障如何维修?有些进口器材的说明书是英文的,他就查字典、查资料;有的装备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他就询问厂家、请教老师;见到不熟悉的新装备,他总会找机会把装备里里外外“拾掇”个遍,把数据、功能一一记录下来,仔细研究构造和工作原理。

  于彦军常对队友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认识我们手中的装备,不能光用眼睛看,要用我们的头脑去分析它、记住它,在关键时刻熟练运用它。”

  能熟练运用装备,更能在装备出现故障时及时维修排除,这是于彦军给自己定的底线标准。一次,支队一辆高喷车中心回转机构发生故障,返回厂家维修需要8万元。“一个故障维修就要花这么多钱,这钱花得心疼。”于是,于彦军开始尝试自己动手维修。他花了2天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终于找到故障关键点,只花500元更换了一个新的零件就修好了,硬是把8万元修车费节省下来。队友们帮于彦军算过一笔账,25年来,他维修器材装备节省下来的钱超过200万元,是全国优秀装备技师。

 

  在百姓争相逃离灾难事故现场时,于彦军带领战友们英勇无畏逆向而行;在救援现场遭遇困难时,于彦军竭尽全力为伤者赢取生的机会;在救援过程陷入僵局时,于彦军毅然决然冲到第一线投入救援战斗。他一直默默守护,解民于危难,救民于水火,感染和带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  

    主办: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727号     邮编:130021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0431-12350     监督投诉电话:0431-85096328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67号     访问量统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