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中国应急管理报
发布时间:2021-06-22 15:29:00 来源:
打印| 字号:[ ]|

中国应急管理报:“知道危险的孩子最安全”——吉林长春市二道区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工作侧记

  “我们二道区的每名学生在这个系统中都有一个安全账号,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复习在课上学习到的安全知识,并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近日,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李单介绍。 

  一直以来,长春市二道区教育系统始终以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为落脚点,依托信息化手段,结合生命与安全教育特点,多角度、多维度重塑课程空间,打造了电子化、娱乐化、实践化的三种现代化课堂模式,避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学到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受益终身。 

  监督管理“立体化” 

  为了实现区域内安全数据信息化监管可联、可视、可控、可防、可溯智慧化运行,早在2014年初,二道区教育局就启动了“生命与安全教育云应用系统”,在依托“二道区校园校车安全管理信息监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全角色、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五全式”全息校园安全生态网,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数据化管理模式。 

  “系统可以实现对辖区学校关于校舍巡检、消防巡检、安全演练等工作开展情况的实时检查。”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监督管理科科员杨勇说。 

  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该局创新改变了以往学科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设置了电子课本、互动体验、课程测试等板块进行授课,内容涵盖交通安全等14个方面。打造了安全教育电子化课堂,多角度、多维度重塑课程空间,通过安全应急仿真互动式教育,打造了电子化、娱乐化、实践化的三种现代化课堂模式,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安全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质效。 

  传统课堂“大变脸” 

  二道区长青小学在教学楼里设置了这样一面“笑脸墙”,上面展示着31名学生灿烂的笑脸。长青小学安全主任郭宏伟介绍,这些学生是每个班级的安全小卫士,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对这些照片进行更新。 

  “知道危险的孩子最安全。”长青小学校长周玲玲说。打开学校的消防栓,检查记录签名栏上是一排排稚嫩的签名。郭宏伟说,这是学校安全巡查小组的学生签的字,每学期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并从中选出几名学生入选巡查小组,这些签名是在郭宏伟确认后,才让学生签的。 

  在走廊的墙壁上,笔者看到了一个安全应急箱。“别看这个应急箱小,作用可大了。”郭宏伟说,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学校有5名老师考取了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 

  “我们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学科教室’沉浸式VR校园安全体验设备,是最受学生们追捧的。”长青小学生命与安全教师王微介绍,VR校园安全体验设备涵盖了校车事故、地铁火灾、家庭地震等12个体验项目。通过运用3D、VR、AR、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设备,使传统课堂“大变脸”,让课本中的知识点“活”起来,使孩子的安全技能掌握得更扎实。 

  走在学校中,楼梯亮化处的安全警示标识、走廊拐角处的投掷式灭火器、校园里的模拟交通标识……学校将安全融入每个细节。 

  体验中心促实践 

  长春市二道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坐落在二道区53中学校院内,向全区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类人员开放。 

  53中副校长、二道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管理员李鸿鹄介绍,体验中心通过“情景式+体验式”培训教育模式,设置了消防、地震灾害、公共卫生、交通、防踩踏等多个主题体验区。 

  在模拟交通体验区,投影仪将交通实景投放到地面,过往人员看着红绿灯确认安全后通过,一旦误闯红灯,实景车辆便会立即停止并语音提示退回安全区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教育参观者要时刻遵守交通规则。 

  “你好,这里是119,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是在模拟电话报警的场景,眼前的电脑逐步提醒着当你一旦遇到火灾,需要报警的一系列流程,逐步提醒报警人员需要提供的信息。 

  据悉,学生体验时需手持“安全体验卡”,体验中心远程同步记录每名学生的体验成绩,建立安全档案,数据同步上传至区教育局安全平台,汇集到“生命与安全教育云应用系统”。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年6月22日 4版 

  •  

    主办: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727号     邮编:130021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0431-12350     监督投诉电话:0431-85096328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67号     访问量统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