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景区工作人员在检查车辆
“你好,请出示一下驾驶证。”7月17日7时30分,已经工作了近3个小时的吉林省长白山景区望云桥检查站的交警葛忠鑫认真地排查着进入景区的车辆。响亮的声音,清晰的谈吐,标准的敬礼,让接受检查的驾驶员们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与安全感。在这里,无证经营、旅游包车证件不全、司机有无宿醉,等等,都是葛忠鑫和同事们的检查重点。
“请注意减速慢行,系好安全带。”每一次放行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提示,同样的话他们一天要说上千次。
进入旅游高峰期,长白山景区的游客数量已接近峰值,无论是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售票窗口、检票的绿色通道,还是沿途的安全导视牌,到处都体现着长白山景区安全至上的慎重和用心。
7月17日,“白山松水安全行”系列活动走进长白山景区。这里的应急管理工作,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多年来,长白山管委会始终将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在理念上、方法上和手段上,不断创新,亮点频现。
山门下移:缓解旅游高峰拥堵
“您好,我是志愿者。现在游客统一到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检票,再乘坐大巴车上山。”
“您可以在地图上搜索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跟导航走。”
“集散中心有大型停车场,您的车可以停放在停车场。”
6时,志愿者周璇与十几名同事穿着统一的服装,来到了通往长白山北景区的必经之地——望云桥。当天,周璇的主要任务是,为过往的游客指引去往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路线。
据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长姜山介绍,每年7月1日至10月7日,都是长白山的旅游高峰。以往,散客乘坐的车辆,经常会将从山脚至山门30公里长的路堵得水泄不通。景区的交通压力大,容易发生事故,游客的情绪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同时,考虑到未来敦白、沈白高铁通车后,来长白山的游客数量会大幅增加,采取山门下移的措施刻不容缓。
因此,自2017年7月1日起,北景区售票功能整体下移至城区换乘中心——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北景区新山门检票功能保留两条通道,接待旅行社团队凭报团计划检票,出租车游客凭股份公司核准的运输小票检票,其他游客均须通过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换乘摆渡车入区。
景区山门下移后,集散中心承载了存放散客车辆和售票检票的两项功能。据介绍,中心的检票系统,结合网上售票和预约检票的功能,游客进入集散中心大厅后,短暂排队后即可乘车上山,摆渡车费用往返车票价格为20元,方便又快捷,游客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自2017年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启动运行后,大大缓解了景区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最大限度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智慧管理:防微杜渐确保景区安全
“20号倒站车,行驶超速,请驾驶员减速。”
“瀑布游客数量增多,请安全员注意做好安全提示。”
在长白山北景区交通安全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神情专注地紧盯着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北景区各监控点实时画面,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景区车辆行驶情况、景区运营情况,以及森林防火与地质灾害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不时地通过话筒向景点现场的工作人员发出安全提示。对面屏幕上的大数据不断提示着景区内游客数量、入园时段、景区实时验票数量和预约人数。
安全生产“防”才是根本,长白山景区由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公司成立之初,便将安全生产列为首要工作。在开发建设伊始,公司投入近5000万元建设智慧景区。近年来,景区先后建立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在调度室全面观测景区内各运输节点的人流、车流,实现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有效分流。
在全国山岳景区中,长白山率先推出了景区安全预警响应机制。景区根据天气、客流、路况等信息,每日开展研判分析,建立五级预警响应。机制与景区最大承载量相呼应,为保证游客能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游览观光。当景区人数即将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大数据平台会及时发出预警。对此,景区会及时发布停票告知,限制人流客流,防止因游客数量超载引发安全事故。
在管理中,景区会根据不同预警等级,科学设定营业时间、岗位配置、候车管理和车辆管理工作标准,合理调整安全运营方式,运用“公安+部队+员工”三勤联动,强化人员密集场所管控,危险等级越高,防范就越严格。按照机制严格设定开放标准,受大风、暴雨、降雪、结冰等气象因素影响,导致景区不具备开放条件时,景区会及时关闭,直至条件允许后,才会继续开放。
在全国山岳类景区中,长白山也是最先实现了车辆北斗卫星系统全覆盖的景区。指挥中心可以时时抽查车辆运行轨迹,监测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通过技术手段强化景区车辆安全及服务管理。
2017年11月1日,长白山景区实行网上预约购票、分时分段入区的管理办法。景区充分发挥“互联网+旅游”催化作用,开通长白山易通平台,游客可以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购票、预约检票。通过实名制和“分时预约”方式,有效解决了多处购票、多点排队、集中入景区问题,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得到了增强。
多方联检:安全与否用标准说话
先看看车里,灯光灵不灵、安全锤在不在、安全带松不松,再到车下看看底盘有没有漏油漏水、轮胎有没有破损,最后围着车走一圈,检查监控设备是否正常……对所驾驶车辆按部就班进行检查,是于君波每天6时上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随后,于君波的班长还会对他的状态进行检查,值班医生也会检查他的心率、血压、血糖等。
作为倒站车的驾驶员,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一部的于君波每天都要多次往返于山腰与顶峰之间。山路崎岖,每一次往返都是对车辆及驾驶技术的考验。而在日常工作中,反反复复地检查,已经成为景区车辆驾驶员、班组长和检修人员雷打不动的习惯。
“为了保证安全,让上路的车没有毛病,三次检查没有任何问题的车,才可以工作,有问题的车马上就会被送去维修。”于君波说,“如果我们身体某项指标不合格,限期调整不过来的,就会要求调离岗位。”
长白山气候多变,地形险峻,道路崎岖,淡旺季差异大,游客过于集中,管理难度大、运营风险高,如何保证有800余台营运车辆的车队安全,成为长白山景区回避不了的问题。
景区围绕路面、气候、车辆、驾驶员四个必备条件,建立了以“四个具备”制度为核心的日检查防范机制;坚持每日“部门三检”,每天对驾驶员测酒、测血压和查精神状态,杜绝身体状态不佳的驾驶员上岗作业。同时,严格执行“三岗同检”和“一日三检”,使驾驶员、班组长和检修员逐岗尽责,层层把关,从源头上杜绝“带病”车辆上路;严格执行公路“三方同检”,每日通车前,排查公路中影响车辆通行的隐患,确保公路具备车辆安全通行条件,最终由部门经理、安全稽查部和主管副总三方共同确认签字,方可通车运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公路环境不符合作业条件时,立即采取停运措施。
此外,为确保车辆性能良好投入运营,北、西景区还建设了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检修厂房,成立具有国家级检修技师以及中高级检修人员的技术团队,配备大型检修设备20余台,具备了自主检测车辆、自主维修车辆的能力。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姜山说。今年,在继续做好以上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景区积极响应辖区应急管理部门号召,按专业救援队标准,组建了100人的长白山景区应急救援队,并邀请了应急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森林消防员作教官对员工进行培训,让普通员工都掌握了应急救援技能。
(《中国应急管理报》9月10日4版)
主办: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727号 邮编:130021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0431-12350 监督投诉电话:0431-85096328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67号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