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世良 庄申林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0万公顷,其独特的植被垂直景观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因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在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常年驻守着一支骨干力量——吉林省延边州森林消防支队白山市中队。
一年只有两季的地方
白山市森林消防中队历经56个冬夏,见证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人烟难觅到游人如织的发展历程。说起那里的季节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要从该自然保护区的独特气候说起。
由于海拔较高,加之山高林密,山区小气候异常明显,天气变化没有规律可循。每年10月,长白山开始降下大雪,厚厚的积雪直到次年6月尚未融化,长达8个月的“雪季”为该自然保护区增添了无穷魅力。现任该中队指导员的楚航告诉笔者,该自然保护区的雪很“顽皮”,基本上是“一周下一次,一次扫一周”。漫长的冰雪季,不仅装点了长白山,更为指战员们在漫长的封山时间里带来了冰雪艺术创造上的快乐。
相对于冬天的漫长与唯美,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夏天来得则是突然和猛烈。每年那里的夏季都是从该自然保护区转入旅游旺季开始的,冰雪一化,热辣辣的太阳就统治了整个保护区,加上慕名来旅游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使得这里迅速热起来。而长白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因此防患于未“燃”的意义重大,当源源不断的游客进入长白山时,该中队的防火执勤就开始了。
有熊出没的中队
2010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立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自然价值极高。为了不影响生态连续性,该中队没有设院墙,只有简单的围栏。
该中队饲养员宋良凯对“保护生态资源的含义”的理解比其他人更为深刻。这一切都要从小猪“花花”说起。2016年冬天,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降雪量相比往年厚了10厘米左右,整个核心区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所有车辆都无法通行,该中队原计划储备一周的副食吃了10多天。而在一周前的队务会上,队长说,一周后要验收小宋的年度“工作目标”,为了保证“整猪达到300斤”,小宋每天心里都牵挂着“花花”。自从封山后,他始终睡不好,他听班长说,下大雪时不仅他们要“吃糠咽菜”,山里的动物也觅食困难,他有点担心“花花”。一天深夜,小宋被“花花”的一声惨叫惊醒,他抄起枕边备着的电警棍就往外跑。刚到门前,班长就把他拦了回来:“熊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你去干啥?”班长一句话说完,他不动了,猪很快也不叫了。第二天一早,小宋只看到空空的猪舍和一摊血。队长说算他完成了“工作目标”,可小宋一点也不开心。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熊可以吃我的猪,但我不能伤害熊,因为这里是保护区,熊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五星级”的偏远中队
白山市中队驻守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必经之路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从中队门前经过,但是中队指战员从来不会邀请亲人到长白山游玩,其中的缘由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因为旅游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山门附近没有常住居民,更没有居民生活设施。队员们买卷卫生纸都需要趁着外出的机会。只有趁着下雨天景区关闭,队员才有能有难得的外出机会。该中队门前旅游大巴常年川流不息,但因为纪律的要求,队员外出时只能提前预约汽车往返,一个来回需要5个小时。但其实无论谁外出都没有太多时间归自己支配,因为他往往担负着沉重的采购任务,从衣服、箱包到牙签、袜子……但每次外出。队员们还是会争着去,也许他们更在乎的是感受小镇的喧闹。
就是在这个世界闻名,景色秀美的长白山,一代代白山市中队的指战员,用青春年华守护祖国东方的“长白明珠”。他们无怨无悔、信念坚定,就像无言的长白山,远离喧嚣,默默奉献,在孤寂中实现价值。
(《中国应急管理报》1月30日5版)
主办: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727号 邮编:130021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0431-12350 监督投诉电话:0431-85096328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67号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