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委办〔2018〕49号
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频繁
发生道路交通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警示通报
各市(州)安委会,公主岭市、梅河口市安委会,长白山管委会安委会,省安委会成员单位:
二季度以来,我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领域和中小型工贸企业接连发生亡人安全事故。5月17日,102国道德惠市境内再次发生7人死亡、6人受伤的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事故发生后,朝鲁书记、俊海省长、淅珉副省长、金波副省长、天舒副省长、立佳副省长等省领导同志均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必须高度重视严峻的安全形势,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管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现将近期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和下步工作要求通报如下。
一、近期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4月1日至5月17日,全省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9起,造成71人死亡,55人受伤。其中,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42起,造成42人死亡,52人受伤;铁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4起,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7起,造成7人死亡;工贸其它安全生产事故9起,造成12人死亡,2人受伤;较大事故3起,分别为“4.29”珲春汽车修理部火灾事故、“5.15”永吉县道路交通事故、“5.17”德惠市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8人受伤。5月9日,柳河县境内发生的5人死亡、2人受伤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和性质仍在调查中。
二、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安全生产形势缺乏清醒认识,缺少担当负责的精神,不敢抓、不会管,部署多、行动少,检查多、处罚少,执法检查流于形式,专项治理开展的不深入;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和“五个一工程”建设不到位,安全管理混乱,投入不足,有法不依、有规不循;三是个别地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整治不彻底,大量中小企业安全风险事故隐患突出;四是从业人员思想麻痹大意,缺少安全知识,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发生事故不能够科学自防自救。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一)强化“十大领域专项治理”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履职尽责。要统筹“十大领域专项治理”,定期督查、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焦点、难点问题,全面推动“十大领域专项治理”。各级行业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安委办十大领域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履行直接监管、专业监管职责,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组织精干力量和专家,深入一线,严查“细节”问题,督促企业全面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二)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各级公安交警、交通、旅游、教育等部门要全面排查、重点防控隧道、集市占道经营、学校周边道路、公路平交路口、中央护栏开口,县乡村道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国道102、302、303、201、202、203线、长吉南北线、科铁线扶余至松原段等重点路段。从现在起至年底,公安交警部门集中开展源头安全隐患“清零”行动,实施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安全隐患滚动排查、分级分类治理,全面加大卡口检查和路面巡逻力度,严厉打击7座以上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非法营运、“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交通部门要加大道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事故多发等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加强运输企业监管,加强重点车辆安全运行监控,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监管,落实主体责任。
(三)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将房屋建筑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电力工程、水利工程、通信工程等全部纳入治理范围,重点治理高空作业、起重机械和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工程。加强项目安全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管理、应急能力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管控等八个方面的监督检查,按照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加强监管原则精准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四)强化应急值守和安全宣传。各相关部门及企业要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应急值班报告制度,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广播、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及时公布典型事故案例,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形成高压严管态势。
近期,省安委会办公室将联合有关部门集中开展十大专项治理专项暗查暗访,重点查处一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企业,问责一批履职尽责不力的监管人员,曝光一批非法违法行为。
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5月17日
主办: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727号 邮编:130021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0431-12350 监督投诉电话:0431-85096328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67号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