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长白山管委会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梅河口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防灾减灾日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旨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的异常性、频繁性、极端性进一步加剧,多年不遇、突破极值的情况多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大基础设施塌方、垮塌等群死群伤灾害,暴露出自然灾害相关风险防控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对及时排查处置灾害风险隐患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聚焦排查群众身边的灾害隐患,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组织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市(州)、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主题,立足灾害风险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深刻汲取灾害教训,科学把握自然灾害防治规律,强化对各类灾害隐患的排查评估和动态监测,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广泛宣传,提升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各市(州)、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坚持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活动。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公交传媒等载体,利用户外大屏、楼宇字幕、灯箱展板、道旗灯杆等街头平台,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节目、集中采访、专家讲座、在线访谈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分众化、差异化宣传教育。要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将其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抓紧抓实基层培训,突出灾害信息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员、社区网格员、社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等基层重点培训对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强化信息报送、隐患辨识、避险转移等实务培训,提高灾害“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能力。
三、关口前移,强化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隐患,组织排查整治。突出排查重点,深入推进水利、交通、市政、农业、森林草原等重点领域涉灾安全风险排查评估,突出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风险区、森林草原高火险区等重点区域,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尾矿库、病险水库、江河堤防、涵闸泵站等重点部位,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处置。聚焦城镇燃气、消防、电动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领域,严密排查老旧小区、“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部位安全风险,落实网格化安全管控措施。各市(州)、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排查,完善隐患排查整治责任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救援救助机制,提高灾害风险防范应对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当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吉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吉防减救办[2025]3号)要求,突出重点领域,细化排查任务,压实排查责任,重点开展好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隐患排查工作,确保5月末前完成隐患清单、整改意见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四、科学谋划,积极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
各市(州)、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灾害隐患排查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基层各类应急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因地制宜开展演练活动,促进公众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同时磨合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高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灾害组织指挥、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等工作机制。要强化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等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灾情险情,确保有力有序高效处置。各类救援队伍要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对灾害易发地区和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实战演练和现场指挥,做到高效、安全、科学施救。
各市(州)、县(市、区)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省防减救灾委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认真开展好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宣传周各项活动;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节俭办事、杜绝浪费,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的相关要求。同时,要注意总结宣传周活动成效和经验,认真总结提炼本地区本行业领域防灾减灾活动成果,总结报告请于5月30日前报送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联系人:梁颖,联系电话(传真):0431—80792661,电子邮箱:1419949297@qq.com。
吉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代章)
2025年4月16日
主办: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吉ICP备2024011668号-1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727号 邮编:130021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0431-12350 安全生产投诉举报邮箱:12350@jl.gov.cn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67号 访问量统计: